党建团学

团学工作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党建团学 -> 团学工作 -> 正文

《在井冈山的晨雾里,我遇见了年轻的你》

编辑:材料与能源学院 发布时间:2025-09-21 点击:

《在井冈山的晨雾里,我遇见了年轻的你》

——致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无名碑前的青年英魂

亲爱的你:

此刻,我正“云游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数字展馆,在VR全景镜头的缓缓推移中,步入苍松翠柏掩映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。晨雾未散,石阶湿漉,48000多名烈士的名字,镌刻在冰冷的碑墙上;而更多的名字,已湮没在历史的硝烟里,只留下一块块无字碑——像沉默的群山,守护着这片中国革命的摇篮。

我停步在无名烈士纪念园前。没有照片,没有生平,甚至没有性别与年龄。讲解词说:“他们大多是二十岁上下的青年,来自五湖四海,牺牲时连姓名都未能留下。”那一刻,我的心被狠狠撞了一下——你们,也曾是爱笑、怕疼、想家的孩子啊。


我多想蹲下来,轻轻拂去碑上的露水,问一问:

你是提着梭镖夜袭敌营的小战士吗?

是背着药箱翻山越岭的女卫生员吗?

是在油灯下抄写《土地管理法》的学生兵吗?

是在黄洋界哨口冻僵仍紧握钢枪的守卫者吗?


数字展馆的“情景还原”模块,带我走进茅坪八角楼。那盏清油灯下,毛泽东同志写下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?》。灯光如豆,却照亮了整个中国革命的方向。而你们,就是那灯芯燃烧自己所照亮的人——用青春之躯,铺就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崎岖山路;用无声牺牲,回答“红旗到底能打多久”的时代之问。

今天,我坐在空调房里“云游”井冈山,看无人机航拍下的杜鹃花海漫山红遍,听智能导览讲述“朱德的扁担”“张子清献盐”的故事。我们享受着你们用命换来的春天,有时却忘了——每一朵盛开的杜鹃,都浸染过年轻战士的热血;每一条平坦的盘山公路,都叠印着草鞋磨破的脚印。


我想告诉你:新时代的“井冈山”,不在深山,而在我们心里。

当我在实验室通宵调试国产芯片,那是我的“挑粮小道”;

当我赴西部支教面对空荡教室不放弃,那是我的“八角楼灯光”;

当我在社区抗疫一线登记千户信息,那是我的“黄洋界哨口”。


你们没有留下名字,但留下了最滚烫的答案——信仰不是口号,是明知会死仍向前的脚步;理想不是幻想,是在绝境中亲手劈开生路的勇气。井冈山的雾终会散去,而你们的精神,早已化作穿透百年迷雾的朝阳。

临别时,数字展馆弹出互动提示:“为无名烈士献一朵电子杜鹃花。”我郑重点击——鲜红花瓣飘落碑前,系统自动生成一行小字:“2025年春,一位青年替你看了今天的中国。”


山风拂过,松涛如语。我知道,你们一直都在。


敬礼!

一名在云端接过星火的后来者


  •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学府大道589号
  • xuanchuanbu@jxstnu.edu.cn

版权所有:江西科技师范大学(红角洲校区)弘德楼5楼 材料与能源学院 备案号:赣ICP备2023017690号-2